台风过后海滩现大量海鲜,食用需谨慎!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0
台风“韦帕”过后,广东海滩现大量贝类海鲜,居民冒雨赶海实现“海鲜自由”。但专家提醒,台风“吹”来的海鲜可能携带污染物和有害物质,食用风险高,且台风过境后还存在多种隐藏危险。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台风“韦帕”过境后,7月21日,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镇的海滩上遍地海鲜,居民冒雨赶海捡到“爆桶”,实现了“海鲜自由”。社交平台评论区满是羡慕之声,有人称“吃货表示羡慕”“根本吃不完”,还有人询问“现在出发,还来得及不?”“下个台风提前2天过去蹲点”。

海鲜

不过,尽管这些海鲜十分诱人,但台风刚过就急着赶海的行为隐患重重。相关部门发布提醒,泉州公安此前表示,台风过境后危险并没有完全解除,海边风大浪大,要特别注意次生灾害。专家也提醒,这些生蚝等海鲜尽量不要吃,因为它们可能携带大量污染物和有害物质,部分海鲜可能存在变质的情况,食用风险高。

央视提醒,台风过后,近岸的海水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危险的海洋生物,比如水母、海胆和海蛇等,其毒液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台风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白昌明表示,食用台风吹上岸的海鲜安全性要根据种类判断。贝类耐干露能力强,海滩上捡到的活贝类,蒸煮后食用较为安全;但海滩上的鱼类、蟹类等多是死亡个体,存在腐败变质的风险,食用风险较高。水产品中可能存在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及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病毒,在没有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下,很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此外,野生贝类一般附着在礁石上或埋栖于海底泥沙中,受台风影响较小。但海滩上的贝类也有可能来自附近的养殖筏架,处于养殖中间阶段,尚不够上市标准,即便还是活的,也存在肥满度、口感欠佳等问题,不推荐食用或售卖。而台风吹上岸的鱼、蟹类海鲜往往很快死亡,在没有保鲜手段的情况下会快速变质,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赶海

台风过境后,除了海鲜食用风险,还存在其他隐藏的危险。在大江附近、海边,受台风外围环流影响,沿海、沿江地区会产生强风及长浪,有被风浪卷走的危险;退潮后,沙滩可能存在玻璃碎片和铁钉等尖锐的危险物品,容易导致脚部或手部受伤;近岸海水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危险的海洋生物,其毒液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威胁生命。在山区峡谷等地带,台风会带来强风雨,山区山石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增加,因此最好不要选择此时进入山区。另外,台风可能造成电力设施损坏,请勿靠近或接触倾倒电线杆、落地电线和被水浸泡的电线杆、路灯灯杆等电气设备,以免发生触电危险。

总之,台风过后,大家应谨慎对待“吹”来的海鲜,尽量避免食用,同时要注意防范各种隐藏的危险,确保自身安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台风 海鲜 赶海 食用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