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版权纷争:撕裂音乐圈体面,暴露行业痼疾

发布于:2025-07-26 阅读:0
近日,《年轮》原唱与版权之争闹得沸沸扬扬。网红旺仔小乔言论引发争议,QQ音乐操作激化矛盾。汪苏泷收回授权,张碧晨坚称原唱。这场纷争暴露了音乐行业版权界定不清、OST模式缺乏规范等问题,最终三方皆输,令人唏嘘。

近日,有关歌曲《年轮》的原唱问题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一场激烈的版权纷争在音乐圈掀起了轩然大波。7月25日晚,汪苏泷“十万伏特2.0巡回演唱会”在深圳站开唱。演唱会上,汪苏泷疑用谐音梗回应近期争议。他对歌迷说:“北京有烤鸭,兰州有牛肉面,那深圳有什么呢?我觉得深圳有影子,因为俗话说得好身正(深圳)不怕影子斜。”此外,他也在本场演唱会上演唱了歌曲《年轮》。

年轮

这一切纷争的导火索,是网红旺仔小乔。她一句“我认定的事不会改”,让《年轮》从KTV金曲沦为“法考真题”。2021年,“旺仔小乔”在直播翻唱时坚称“原唱只有张碧晨”,并放话“认定的事不会改”。今年7月22日,她在直播间重提旧论,宣称《年轮》原唱仅为张碧晨,并拒绝标注汪苏泷为原唱。这番言论被网友翻出后迅速发酵,暴露了翻唱生态中的版权认知混乱。

随后,音乐平台的操作让局势愈发不可收拾。QQ音乐在7月23日移除了张碧晨版《年轮》的“原唱”标识,仅标注为“演唱者”,而汪苏泷版本却仍保留“原唱”标签。这一操作瞬间点燃舆论风暴。尽管平台在数小时后恢复标识,但裂痕已然产生。

版权之争

7月25日凌晨,汪苏泷工作室发文,宣布收回歌曲《年轮》所有商业演唱授权。15分钟后,张碧晨工作室的声明也来了,坚称张碧晨是“无可争议的唯一原唱”。汪苏泷方强调自己作为词曲创作者及版权方,依法行使著作权,还晒出2015年项目邮件,证实《年轮》立项时即规划“男女双版本”,并明确对比另一首合作曲《梦幻诛仙》为“双原唱”。张碧晨工作室则以国家级版权登记和十年前的首发记录为凭,强调其“无可争议的唯一原唱”地位。

《年轮》版权之争,深植于2015年《花千骨》OST发行时的“双黄蛋”策略。张碧晨女声版(6月15日)与汪苏泷男声版(6月30日)先后落地,本意是打造“并行宇宙”,就像《知否知否》的胡夏与郁可唯版本。但音乐平台的混乱标注和法律对“原唱”定义的模糊不清,为这场纷争埋下了隐患。《著作权法》未对“原唱”作出明确定义,音著协人士坦言:“若合同未明确约定,创作人与首唱者均可能被认定为原唱”。

音乐行业

这场纷争也撕开了OST产业的尴尬现实。OST本质是“剧带歌”,音乐预算常不足总投资的1%,歌手们多数是“一次性劳务费”选手,很难参与歌曲爆红后的持续分成。张碧晨版《年轮》收藏量超1400万,远超汪苏泷的近500万+,大众认知度极高,但按现行规则,汪苏泷作为词曲作者手握“不动产权证”长期收租,张碧晨则像只有“十年租赁权”,难以从后续流量中分羹。

如今,“年轮大战”呈现出三输的局面。汪苏泷背负“断人财路”的指摘;张碧晨痛失以代表作进行商业演唱的自由;而那些曾在旋律中寄存青春记忆的听众,则被迫见证了喜欢的歌曲沦为规则漏洞与利益博弈的祭品。这场纷争折射出音乐行业深层矛盾,完善版权规则、加强行业规范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让音乐回归纯粹,让创作者、演唱者和听众都能在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中享受音乐的魅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年轮 版权之争 汪苏泷 张碧晨 音乐行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