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首推“双贴息”政策,激活消费市场活力

发布于:2025-08-14 阅读:2
8月13日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覆盖日常及重点领域消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聚焦8大消费服务领域。政策精准、普惠、高效,有望激活消费市场,实现供需良性循环。

近日,消费市场迎来重大利好消息。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两项政策有关情况。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被称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

双贴息政策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此次推出的“双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先来看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是3000元。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其他违规套利行为,均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授权贷款经办机构识别相关贷款账户的交易信息,用于贴息资金的测算,无需额外操作。

再说说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这些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为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从今年3月16日到年底的时间里,只要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而且已经收到贷款资金的这些经营主体,都可以享受最长1年的贴息,贷款期限不足1年的,按照实际期限来进行贴息。借款主体同样不需要进行贴息的申请,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信贷流程在银行办理贷款就行。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以后,对经营主体已经支付的利息,一次性向经营主体返还对应的贴息资金;对于经营主体未来需支付的利息,贷款经办银行在后续按期收取时,直接扣除对应的贴息资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双贴息”政策具有诸多亮点。补贴方式更精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精准支持用于消费的部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精准用于改善相关主体经营状况。支持消费力度更大,两项贴息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费领域。惠及范围更广,覆盖群体和领域都十分广泛。贴息流程更高效,两项贴息的资金测算、申请、拨付等工作主要集中在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

这两项政策到期后,相关部门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双贴息”政策以“真金白银”降低居民信贷成本、提升服务业供给能力,实现供需良性循环,有望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符合条件的群体不妨把握红利,借“国补”东风,圆品质生活之梦。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双贴息政策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消费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