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汽车“国补”暂停与重启:原因、影响及未来走向

发布于:2025-08-19 阅读:0
近期多地汽车“国补”有暂停也有重启。暂停或因资金消耗快、投机行为等,重启采用“先领先得”机制。紧凑级车型受冲击大,后续政策将更精准规范,有望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近期,全国汽车市场的“国补”政策出现了频繁调整,引发广泛关注。多地先后发布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调整公告,部分地区暂停实施相关补贴。

汽车国补

8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襄阳市宣布自2025年8月19日24时起暂停实施汽车置换更新政策,不过8月19日前购车的消费者需在8月31日前完成登记并提交申请,且汽车报废更新政策继续实施。进入8月,青海、贵州、内蒙古等地也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内蒙古部分地方还暂停了报废更新政策。

其实,此前已有多地出现类似情况。湖南、河南、安徽等省份内多地曾暂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重庆、许昌、惠州、沈阳等地区上半年就已暂停。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吴盖表示,今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1月和4月已分两批累计预拨1620亿元,近期下达第三批690亿元,剩余资金10月下达。

各地暂停“国补”并非终止。如贵州省因平台系统技术升级改造,全省汽车置换更新活动停止,具体开放时间另行通知。有趣的是,与“国补”暂停并行的是,多地又重启了“国补”。8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商务局官网撤回了暂停“国补”的公告。甘肃、广西、重庆等地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也已重启,普遍采用“先领先得”机制,并规划资金额度。

以旧换新

例如重庆,追加3亿元预算资金用于2025年三季度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分月投放,8月2亿元、9月1亿元,实行“总额控制、先报先得、用完即止”原则。一些地区还调整了申领方式,河北、云南等地推出汽车补贴限量“抢券”模式。

国补政策调整背后有诸多原因。资金消耗过快是表象,实际是市场“投机”行为所致。今年中央下达3000亿国补资金,上半年消耗已超1500亿,超总预算50%以上,预计6月单月消耗500亿,上半年支出占比将达70%。在巨额补贴吸引下,部分车商或个人通过套利骗补等非正当行径,加速了补贴额度消耗。

用0公里二手车套取补贴形成灰色产业链。车企压给经销商的车卖不出,转卖给二手车商,二手车商通过报废车辆换取置换标的,将0公里二手车卖给消费者,套现1.5万 - 2万元。这种行为挑战国补政策公信力,侵害正常购车消费者权益,加剧市场内卷。

国补暂停对汽车市场影响明显。紧凑级车型市场受冲击大,尤其是15万元以下车型。从规模看,紧凑级车占乘用车市场35% - 45%份额,影响消费人群多;从消费水平看,该类车型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补贴缺失会影响购车决策。车企出售低端车型利润空间有限,难以提供国补力度的补贴,销量将承压。

汽车市场

不过,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忧。国家政策明确今年年底才终止补贴,地方会陆续拨付补贴款项。即便国补终止,车企也会留缓冲时间。后续国补政策调整势在必行,会更强调“对号入座”,精准下发。目前已采取禁止跨区使用、限额分配等措施,强化上层调控,整治零公里二手车的行动也已启动。

总之,随着国补政策公平化、透明化,市场真实需求将显现,倒逼车企远离价格战,回归价值战,促进汽车行业良性发展。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汽车国补 以旧换新 补贴政策 汽车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