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站“去泡面化”引热议,高铁餐饮服务何去何从?

发布于:2025-08-15 阅读:1
近日,广州东站全面下架泡面引发热议。高铁“去泡面化”旨在维护环境卫生,但也引发公众争议,暴露出服务供给与旅客需求的矛盾。铁路部门正探索平衡方案,推进餐饮供给侧改革,这场争议也反映出公共服务需在管理与人文关怀间找平衡。

近日,广州东站全面下架泡面一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南都N视频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广州东站候车厅内的商店已停售泡面,原本摆放泡面的区域被捞面、拌面等速食面类取代。白云站的站内商店同样不见泡面踪影。

高铁去泡面化

当记者询问店员时,对方明确表示泡面已全部下架,且按要求停售。记者尝试携带自带泡面请求借用开水冲泡,也被委婉拒绝。在候车室内,未看到有乘客食用泡面,店内新上架的捞面、拌面也暂时无人选购。

对于为何下架泡面,广州东站回应称,原东站开行的普速列车已全部调整至其他车站,目前均为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使旅客享受更优质服务,高铁车站不售卖方便面,但旅客可自行携带。

其实,高铁“去泡面化”并非新鲜事。早在2024年3月,上海虹桥站就率先实施“无泡面化”,如今全国已有超30个高铁站跟进。一直以来,广州南站站内商店也未出售方便面,不过周边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仍可购买。

此事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高铁车厢密闭性强,泡面气味难以消散,会让其他乘客不适。医学专家指出,高铁新风系统换气次数少,泡面蒸汽中的油脂分子易形成气溶胶,可能加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症状。孕妇张女士就表示,怀孕后对气味敏感,闻到泡面味会恶心,停售是人性化举措。

旅客需求

然而,反对声音同样强烈。“坐火车吃泡面是几代人的记忆,现在连这点自由都要剥夺?”网友“老火车迷”的评论获得众多点赞。从经济成本考虑,高铁餐食均价较高,而泡面价格实惠,是学生和务工人员的刚需。记者调查发现,广州东站周边便利店泡面销量因站内禁售激增。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高铁服务供给与旅客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中国铁路广州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高铁餐饮满意度仅为68%,价格过高、选择单一成为主要痛点。相比之下,泡面以其性价比优势,成为旅客的“保底选择”。

公共管理专家批评“去泡面化”是懒政思维,用行政手段替代服务升级,转嫁治理成本。例如日本新干线强化车厢空气循环系统,欧洲高铁推出分区管理。

面对争议,铁路部门开始探索平衡方案。广州南站试点“气味友好专区”,12306平台新增“餐食偏好”选项。广铁集团宣布与连锁餐饮品牌合作,推出15元起“平价热食套餐”,并承诺“2元矿泉水、15元盒饭不断供”。

餐饮供给侧改革

高铁“去泡面化”对方便面行业也形成倒逼效应,企业推出高端产品,研发“高铁版低气味泡面”。从长期看,高铁服务升级趋势不可逆转,但真正的文明进步应在效率、公平与个体尊严间寻求平衡。

“真正的服务升级不是剥夺选择,而是创造更好的选择。”高铁可借鉴航空餐饮经验,开发“气味指数”分级体系,对不同食物实施差异化管理。这场“去泡面化”争议,映照出公共服务精细化转型的迫切性,铁路部门应在提升环境品质的同时,加大平价餐食供给,优化车厢通风系统,探索分区管理模式,让旅客带着温热的胃和尊严抵达远方。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高铁去泡面化 广州东站 餐饮服务 旅客需求

相关文章